东北王张作霖当土匪不甘做“老二”,决定必须自己当老大

时间:2020-02-02
访问量:1722

当张作霖递上了冯麟阁的亲笔信件后,董大虎虽然惊诧,却不敢怠慢,立即非常客气地接待了他,不过,客气归客气,张作霖哪里知道,董大虎的心里可远不似脸上所表现的那样一团和气。


其实,董大虎早年曾是冯麟阁手下的一个头目,只因其脾气过于暴躁、太爱惹事,才渐渐招致冯麟阁的不满,而为了拔去这根惹祸的根苗,冯麟阁也当真费了一番苦心。

换做一般人,一定会直接将其赶走了事,可冯麟阁并没有这样做,在他看来,在江湖上混,多个朋友不易,多个敌人可就太简单了,更何况是董大虎这样惯于好勇斗狠的亡命之徒呢?于是,一番深思熟虑过后,冯麟阁虽然仍向董大虎下达了逐客令,但他给出的理由却实在是冠冕堂皇。

按照冯麟阁的说法,董大虎的离开非但不是卸磨杀驴,反而是另眼高看,因为他是劝董大虎另立山头,而这样做的好处,一来可以避免被官府或者其他匪帮来个一锅端,即使哪方有个闪失还,不但能相互借力,也都能有个稳妥的暂避之所;二来,分开来更利于发展壮大,等到了一定规模还可以合起伙来干一番大事。同时,为了使董大虎不疑,他还主动提出可以赠送些枪支弹药作为扶持。

董大虎确实“虎”了些,却也不是没心眼儿,他清楚,冯麟阁的话虽说得漂亮,意思不还是要甩下他么!不过,翻脸显然不是个好办法,胳膊哪能拧得过大腿呢?更何况还有几条枪的面子在,于是董大虎同意了冯麟阁的建议,千恩万谢着单干去了。当然,自此冯麟阁对他的所谓扶持也没了下文。

正是有了这个前提,所以张作霖的突然出现得不得让董大虎犯起了合计,甚至将张作霖想成了冯麟阁派来的卧底,可是不管怎样,面子上仍要过得去才行,于是经过考虑再三,董大虎给了张作霖一个“揽把子”的职务,那么“揽把子”是个什么差事呢?

虽然很多匪帮都是打着“替天行道,除暴安良”的旗号,但是实际运作起来还是离不了“绑票”的买卖,董大虎当然也不例外,而张作霖这个“揽把子”的角色,说白了就是负责看押人质。

在大的匪帮中,人员配置上都比较讲究,所谓“四梁八柱”都是比较核心的职位,看管人质也有专门的部门称为“秧子房”,负责人正是八柱之一的“狠心柱”,不过,董大虎的团伙此时有二十来人,大小事务全由他一人管理,张作霖此时虽得了个名号,也不过是个小兵而已。

既来之则安之,尽管差事不咋样,张作霖倒也不挑,仍是干得兢兢业业,可是时间一长,问题却来了……

为防止土匪骚扰,当属很多大地主、大财主都将家中修造的如同堡垒一般,有条件的还要养上几个炮手看家护院,所以,这些油水大的“买卖”仅凭董大虎那点人手是做不了的,那怎么办?总要吃饭不是!

面对这个问题,董大虎倒也不挑肥拣瘦,仨瓜俩枣的“买卖”也紧着做,下手的多是些比贫苦农民好不了多少的买卖人,这些人很多都是白手起家,哪有什么抗风险的能力,被董大虎这么一收拾便倾家荡产了。

俗话说“道不同不相为谋”,张作霖虽然没有说话的权利,可对于董大虎的做法却是一百个不认同,在张作霖看来,董大虎这样做“买卖”,损不损的暂且不说,单从效果上看就完全是自断根基、竭泽而渔,这样的人哪里是能做大事的料!尽管在这里一日三餐不用愁,可张作霖投土匪又岂是奔着吃饭来得?想清楚了这个问题后,张作霖立即下定了离开的决心,于是找了个借口便离开了董大虎。

古人有云“王侯将相,宁有种乎?”看到各地趁乱起事者众多,加上在董大虎那里对土匪这个行当也有了直观的了解,所以张作霖也酝酿起了自己拉杆子的想法。

说干就干,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和朋友们的支持,不久后,张作霖终于在黑山县立起了寨旗,别看他当时的规模微乎其微,但是谁又能想到,这竟然是张作霖称霸东北的开始,只是,这个“开始”并不顺利。

有了自己的绺子,自然要悉心的培养它,有了董大虎的前车之鉴,张作霖在“名声”上十分注意,通常的做法是“远劫近舍”,所以发展得十分顺利,不出半年,竟也凑上了二十几人,七八匹马,但张作霖不曾想到,他的发展虽说已经很低调,可还是引起了他人的警惕,甚至不觉间引来了踏天大祸!


上一条: 张作霖当兽医治好将军宝马,名声大振后初遇汤玉麟差点“翻船”
下一条: 张作霖走头无路之时,竟被冯德麟落井下石?那就大错特错了
辽ICP备19018281号-1